马宁吹罚世预赛又引争议,印尼表示不服!
足球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昨晚的世预赛,伊拉克1比0击败印尼,让这个东南亚国家冲击世界杯的梦想彻底破灭。终场哨响,印尼球员们一个接一个瘫倒在绿茵场上,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
而这场比赛的焦点,全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中国裁判马宁。
伊拉克球员在欢呼,印尼球员在哭泣,马宁则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匆匆离场。一场本该是足球较量的比赛,就这样变成了争议判罚的舞台。
作为看了二十年足球的老球迷,我至今记得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出局时的失落。所以昨晚,当前曼联青训球员齐达内·伊克巴尔一记贴地斩为伊拉克打入制胜球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印尼球迷的心碎。
但让我更心塞的,是赛后整个足球圈对中国裁判马宁的讨论。
马宁今年吹罚了两次伊拉克的比赛,结果伊拉克保持不败,而两场比赛的对手都怒喷马宁。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总在关键时刻出现的争议判罚。
全场比赛,马宁共出示了8张黄牌和2张红牌。但数量不是问题,关键是他的判罚尺度。
第67分钟,伊拉克后卫塔赫辛作为最后一名防守球员放倒了形成反击的印尼球员罗梅尼。马宁只出示了黄牌,印尼球员们立刻围上来抗议——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一张红牌。
站在裁判角度,马宁有他的解释:他认为罗梅尼最后的触球已经失去了继续控球的可能。但作为球迷,我们都见过类似情况下的红牌。
更让印尼人愤怒的是第78分钟,伊拉克球员多斯基一记飞踹踢倒了印尼球员迪克斯,马宁没有任何表示。看到这个动作时,我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这动作给红牌都不为过!
伤停补时阶段,剧情更加戏剧性。印尼队定位球开入禁区,马宁先是示意印尼球员越位在先,随后又补判塔赫辛对迪克斯的肘击犯规,出示了第二张黄牌将其罚下。
红牌给了,但印尼人期待的点球却没有到来。
印尼媒体赛后痛心疾首地写道:“印尼国家队因中国裁判的决定蒙受损失”。看着印尼队长伊泽斯强忍泪水说出“我们试图尊重裁判,尽管他们做出的判罚对我们不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足球比赛,球员应该是主角,裁判应当是配角。但昨晚的比赛,马宁却成了场上最“抢眼”的人。
印尼足球这几年投入不小,归化了19名欧洲球员,还请来了名宿克鲁伊维特执教。面对生死战,他们排出了541阵型死守,甚至在下半场击中了立柱,离进球那么近。
说实话,印尼足球在进步——他们在世预赛第三阶段曾力压国足晋级,这让我们这些中国球迷心情复杂。
裁判也是人,也会犯错。但当争议一次又一次地集中在同一位裁判身上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是裁判的水平问题,还是执法理念的偏差?
我注意到,马宁领衔的全华班裁判组执裁了这场比赛。作为中国球迷,我既希望中国裁判能在国际赛场展现风采,又害怕看到他们陷入争议。
赛后,两名印尼球员和技术总监因抗议判罚被马宁出示红牌。看着马宁在印尼球员的包围中坚定出示红牌的样子,我想到的却是他如何收拾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的形象。
印尼球迷向场内扔杂物当然不对,但他们的愤怒,我能够理解。
比赛结束已过数小时,但我的思绪还停留在那片绿茵场。
印尼球员跪地哭泣的画面,和马宁坚定出示红牌的身影,形成了鲜明对比。伊拉克赢了比赛,但比赛过程中那些争议瞬间,却成了球迷们更深刻的记忆。
裁判的哨声可以决定比赛,但永远无法赢得尊重。尊重,来自于一次次准确、公正的判罚,来自于对比赛节奏的精准把握,来自于在关键时刻的勇气与智慧。
中国足球需要提高的,不光是球员和教练,还有我们的裁判。
而对于印尼足球,虽然这次他们无缘世界杯,但至少他们让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归化球员可以提升实力,但真正能让足球发展的,是扎根青训、打好基础。
毕竟,足球永远是圆的,今天的失败者,明天可能就会站在世界之巅。
至于马宁,他依然是中国最顶尖的国际级裁判,但我真心希望,下次他登上头条,是因为精准的判罚,而不是无尽的争议。